1. 茶學心得體會要怎么寫
首先,弘揚和發展中國茶文化要突出民族特色。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偉大寶藏,是發展當代中國茶文化的主要源泉。弘揚和發展茶文化必須突出民族特色,在實踐中不斷創造出具有時代特色的中原茶文化。
二、積極宣傳, 大力倡導茶為國飲,傳承茶精神, 弘揚茶文化。茶是全球公認的最大眾化、最受歡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一種天然、營養、保健飲料。加之茶產于中國源遠流長,茶文化絢麗燦爛博大精深。我們應該積極宣傳喝茶的好處和中國的茶文化,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宣傳茶文化;通過文化宮、文化館、文化專題演出、文化下鄉等文化宣傳陣地加強茶文化推廣;還可舉辦茶文化知識專場講座等。要大力倡導茶為國飲,“公家”要做好帶頭作用,把茶宴、茶會列入機關、事業和企業迎賓待客的禮遇。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文明的茶文化活動并創設良好的茶文化氛圍。我國民族眾多,飲茶風俗各異, 不同的地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茶文化。因此, 首先應因地制宜, 建立反映當地特色的茶文化基地和場所, 使茶文化在祖國大地各處都有展示的場所。其次,可創辦茶文化論壇,舉辦茶文化知識展覽、茶藝表演等;舉辦以茶文化為題材的詩、書、畫、印、聯展出;
舉行以品茗為主題的詩歌、書畫創作等活動;舉辦“茶文化節”、“中國名茶評比”、“茶王賽 ”、“
茶藝表演大賽”等活動。以提高我國茶文化的社會影響,創設良好的茶文化氛圍,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國茶文化。
四、提倡生活茶藝,把茶文化向城鄉、家庭和社區滲透。要弘揚和發展茶文化,必須發動廣大民眾參與進來。茶文化可以成為社區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可以組織社區居民學習品茶知識, 學會泡茶技藝, 還可組建茶歌茶舞表演隊, 舉辦家庭茶藝大賽等活動, 提倡 閑時泡壺茶 活動等。
五、培養青少年對茶的興趣,使茶文化事業后繼有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要靠他們承前啟后、發揚光大。弘揚茶文化應從娃娃抓起。為此, 可以結合學校課程的改革, 把歷史悠久、積淀深厚的中國茶文化藝術地、和諧地融化到青少年的素質教育中去,開展少兒茶藝,培養青少年對茶的興趣。讓學生學習了解中國的茶文化, 學習茶德,體會飲茶精神, 陶冶情操, 升華愛國感情。這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同時也有助于培養10 年、20 年以后的茶消費群體, 開拓未來的市場, 使茶文化事業后繼有人。
2. 如何寫茶的感受
1、晨光清朗,再有香茗陪伴,綠茶清香,紅茶馥郁,心情愜意如風,真乃人生之一美事。
2、一杯茶,一米陽光。一個人,一座城。擔心這個城市,一定有你愛的人。
3、茶變成了水,荷花浮萍,人們品味著水,卻忽略了茶的寂寞,也許茶總是喝一杯水。
4、人生就似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
3. 學茶的心得體會怎么寫
?談起茶,相信不少人肯定會自然而熱的想到“人生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俗語了,是啊,茶文化歷史在我國可謂源遠流長,經久不衰。從神農嘗百草發現茶的妙用,再到唐代陸羽《茶經》問世,到盧仝《七碗茶詩》,再到蘇東坡的:“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從有宋一代的“抹茶”、“點茶”藝術再到東傳到日本的茶道文化,茶文化延續千年而不覺,到如今依然氣場浩大,深入人心。
4. 茶學心得體會要怎么寫范文
陸羽(733—804),字鴻漸,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陸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于世。他也很善于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并擅長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苕溪(今浙江湖州),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著?!度莆摹分凶d有《陸羽自傳》,曾編寫過《謔談》三卷。
陸羽的主要成就:
1、撰寫了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陸羽經過長期的實地考察、親身實踐和博覽群書,全面、科學地總結了前人植茶制茶的經驗,系統地歸納了人們飲茶的方式、方法,并融入自己的研究心得,把中國文化的精粹內涵注入茶的飲用過程中,推出了博大精深的茶學百科全書《茶經》。
2、陸羽《茶經》極大地促進了茶業生產與發展。
3、陸羽《茶經》是中國茶道的奠基和茶文化的發軔,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
4、為后代茶人樹立精行儉德的榜樣。
5. 茶學心得體會要怎么寫初中
陸羽《茶經》提出“精行儉德”,說明茶的美好品質應與品德美好之人相配,這是最早確立的茶德標準。在當代。茶學專家莊晚芳教授將中國茶德精辟地概括為“廉、美、和、敬”。中國茶德不僅成為茶人的禮儀,而且成為民族的禮儀,中華精神的所在。道教為修道者設定了三種境界,分別是:自我內在的修養;超脫塵世社會的煩擾;自在的體會自然之和諧。道教重視生命,并由此上升到最大限度的維持與享受生命。對比中國茶德,“廉、美、和、敬”,也是對修養的境界的設定。是對茶人所要達到的精神層次的要求。
另外,歐陽修《雙井茶》詩日:“豈知君子有常德,至寶不隨時變易?!本褪墙璨璧钠沸员扔魅说那椴?。??當茶上升到了精神境界,即茶品上升到與人品相對應的高度時,就使茶的清淡寧靜與人的品格統一起來,這種自然與人文的高度契合也體現出儒家對真、善、美境界的追求,而茶葉溝通了人與人、人與器、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不再有界限,整個世界都統一和諧起來,這也是儒家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另有唐朝“吃茶去”的著名公案,說的是趙州禪師崇茶,認為吃茶能消除學人的妄想,能幫助人明心見性。當別人向他請教佛法時,他往往只是答“吃茶去”。正所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通過飲茶自會有所感悟,尋得所求答案,啟發學僧轉向對內在本性的發現。
由此可見茶德,“廉、美、和、敬”也是人本身所追求的求的境界。
6. 學茶心得總結
六堡茶帶給人的真實感悟就是茶如人生,當歲月無情溜走時,褪去了年輕時的稚氣,慢慢變成了成熟穩重。
六堡茶屬于后發酵茶,特征是“紅、濃、陳、醇”。六堡茶與其他茶不同的地方就是六堡茶越陳越醇,堪稱可以喝的“古董茶”。
六堡茶喝的不只是茶,更重要的還是品嘗六堡茶本身的歲月滄桑感,還有的就是回憶,茶更能讓人緊緊的聯系在一起。慢慢喝的就已經不再是茶,而是一種友誼,一種情感,一種品味,這就是茶的文化,也是道的規則。
7. 關于茶的心得體會
白茶,屬微發酵茶,指一種采摘后,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曬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質特點。屬輕微發酵茶,是中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
黃茶屬輕發酵茶類,加工工藝近似綠茶,只是在干燥過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悶黃"的工藝,促使其多酚葉綠素等物質部份氧化。其制作過程最重要的工序在于悶黃,這是形成黃茶特點的關鍵,主要做法是將殺青和揉捻后的茶葉用紙包好,或堆積后以濕布蓋之,時間以幾十分鐘或幾個小時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熱作用下進行非酶性的自動氧化,形成黃色。
黃茶是我國特產。其按鮮葉老嫩芽葉大小又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黃芽茶主要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和霍山黃芽;如溈山毛尖、泉城紅、泉城綠、平陽黃湯等均屬黃小茶;而安徽皖西金寨、霍山、湖北英山和廣東大葉青則為黃大茶。黃茶的品質特點是"黃葉黃湯"。湖南岳陽為中國黃茶之鄉。
8. 茶學概論心得體會
屬于農學門類植物生產類學科。園藝主要研究花卉、果樹、蔬菜和觀賞樹木的品種、生長習性、育種、栽培、繁殖、加工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行植物育種、栽培、繁殖、養護、管理等。
園藝專業類別
專業 學歷層次 門類 學科
農藝教育 本科 農學 植物生產類
園藝教育 本科 農學 植物生產類
農學 本科 農學 植物生產類
園藝 本科 農學 植物生產類
植物保護 本科 農學 植物生產類
茶學 本科 農學 植物生產類
煙草 本科 農學 植物生產類
植物科學與技術 本科 農學 植物生產類
種子科學與工程 本科 農學 植物生產類
應用生物科學 本科 農學 植物生產類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本科 農學 植物生產類
2園藝專業解讀
學什么
《農業微生物學》、《園林設計初步》、《植物生物技術導論》、《土壤學實驗》、《微生物學基礎》、《農業氣象學》、《農業生態學》、《田間技術實驗》、《園林工程》、《花卉育種學》 部分高校按以下專業方向培養:蔬菜、觀賞園藝、景觀園藝、園林規劃設計、草坪科學與工程、花卉與景觀設計。
干什么
園藝、園林類企業:植物栽培、品種選育、產品研發、技術開發、植物養護、觀賞植物銷售; 農業類企業:果蔬育種、栽培耕作、選育繁育、經營管理。
9. 我的學茶心得怎么寫
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
人們愿意花費時間與精力的事情
越來越少
從工作,到家庭,再到生活
感覺每個部分都有所缺失
未來的路還能走嗎?
是時候靜下心來
思考一番
一味的追逐反而忘記了初衷
花點時間,花點精力
在一件事上打磨
在一段路下躊躇
在一杯茶中細品制茶人的用心
春夏秋冬
時光荏苒
無論你是在玻璃的建筑里
還是在奔波的路上
制茶人始終在
那山,或
那房
想喝到一杯好茶,茶品質量是最基礎因素。為此,茶人或制茶人或許盡詢坊間流傳,踏遍千山萬水,采盡老樹新枝,最終才獲得一款如意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