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族喝茶葉嗎
一、回族婚俗不可或缺的茶禮
回族婚俗中不可或缺的茶禮俗話說,進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青海地區,茶與當地回族獨特的婚俗禮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回族婚俗中所說的禮茶,一般指的是磚茶和茯茶?;刈寤樗椎闹饕绦蛴姓埫饺?、提親、送聘禮、娶親、回門等。幾乎在每一個環節中,茶都承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從而確定媒人,男方家的長輩拿著禮品去請媒人。其中,茶是必不可少的東西,而且要拿茶的包裝要新,媒人覺得兩家門當戶對,才會收下禮物,愿意做媒。
女方家若同意這門親事,就委托媒人與男方家協商放茶包(即定親)的日子。男方家把嶄新的磚茶用大紅紙包好,一般幾包磚茶要配幾套時髦的布料或成衣。
新娘來到婆家后,下廚房也是一道重要的程序。麻利的新娘一會兒廚房就變得井然有序,干凈整潔。再一會兒,香氣四溢的熬茶也搭好了,會得到親友和公婆的夸贊。
其實不僅是婚禮,回族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離不開茶。人們經常以茶會友,以茶饋親。無論是磚茶、茯茶,還是三泡臺蓋碗茶,亦或是龍井、鐵觀音等,都深受回族群眾的喜愛。
二、苗族婚俗戀愛自由圓房難
湘西苗族青年幽會也有暗號和密碼,這就是草標。雙方只要看到草標 ,就知道各自的行蹤。初相會時,女方如先到達約會地點,必先在約會地點的路口留下一個草標。
居住在云南南部的苗族,青年男女中有一種打毽活動,十分有趣。毽子就是中國民間都用來踢的那種,打毽的板和乒乓球拍差不多。
在傳統的踩花山節期間,云南金平苗族青年到了花山場上,如果相互不中意,對歌到此為止。如果雙方都滿意,繼續對唱,約定下一次見面的地點。
苗族的婚姻一般分包辦婚姻和自由婚姻兩種。包辦婚姻為父母媒妁說合,待女方探明男方的情況,征求女兒的意見后,由媒人再來時說明是否同意。
苗族的自由戀愛十分普遍,在自由戀愛過程中,雙方相親相愛,定下婚約,到了結婚這一天,卻由父母來決定。
在苗族婚禮中還有高唱酒歌的習俗?;槭孪矐c里,苗家的酒歌往往要成套地唱。苗族在婚事禮儀中所唱的酒歌,唱完一套需用八九小時,有時是通宵達旦地唱。
2. 回族人喝的茶叫什么名字
蘭州的回民們喝三炮臺,其他人喝碧螺春、鐵觀音,最近有人開始流行喝普洱,我個人喝龍井。甘肅的隴南地區(靠近四川)產龍井叫碧峰龍井,質量不錯,也很便宜
3. 回族為什么不喝紅茶
有55個民族飲茶。
1、藏族: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
2、維吾爾族: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面條、茯磚茶。
3、蒙古族:奶茶、磚茶、鹽巴茶、黑茶、咸茶。
4、回族: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臺茶、茯磚茶。
5、哈薩克族:酥油茶、奶茶、清真茶、米磚茶。
6、壯族:打油茶、檳榔代茶。
7、彝族:烤茶、陳茶。
8、滿族:紅茶、蓋碗茶。
9、侗族:豆茶、青茶、打油茶。
10、黎族:黎茶、芎茶。
11、白族:三道茶、烤茶、雷響茶。
12、傣族:竹筒香茶、煨茶、燒茶。
13、瑤族:打油茶、滾郎茶。
14、朝鮮族:人參茶、三珍茶。
15、布依族:青茶、打油茶。
16、土家族:擂茶、油茶湯、打油茶。
17、哈尼族:煨釅茶、煎茶、土鍋茶、竹筒茶。
18、苗族:米蟲茶、青茶、油茶、茶粥。
19、景頗族:竹筒茶、腌茶。
20、土族:年茶。
21、納西族:酥油茶、鹽巴茶、龍虎斗、糖茶。
22、傈僳族:油鹽茶、雷響茶、龍虎斗。
23、佤族:苦茶、煨茶、擂茶、鐵板燒茶。
24、畬族:三碗茶、烘青茶。
25、高山族:酸茶、柑茶。
26、仫佬族:打油茶。
27、東鄉族:三臺茶、三香碗子茶。
28、拉祜族:竹筒香茶、糟茶、烤茶。
29、水族:罐罐茶、打油茶。
30、柯爾克孜族:茯茶、奶茶。
31、達斡爾族:奶茶、蕎麥粥茶。
32、羌族:酥油茶、罐罐茶。
33、撒拉族:麥茶、茯茶、奶茶、三香碗子茶。
34、錫伯族:奶茶、茯磚茶。
35、仡佬族:甜茶、煨茶、打油茶。
36、毛難族:青茶、煨茶、打油茶。
37、布朗族:青竹茶、酸茶。
38、塔吉克族:奶茶、清真茶。
39、阿昌族:青竹茶。
40、怒族:酥油茶。鹽巴茶。
41、普米族:青茶、酥油茶、打油茶。
42、烏孜別克族:奶茶。
43、俄羅斯族:奶茶、紅茶。
44、德昂族:砂罐茶、腌茶。
45、保安族:清真茶、三香碗子茶。
46、鄂溫克族:奶茶。
47、裕固族:炒面茶、甩頭茶、奶茶、酥油茶、茯磚茶。
48、京族:青茶、檳榔茶。
49、塔塔爾族:奶茶、茯磚茶。
50、獨龍族:煨茶、竹筒打油茶、獨龍茶。
51、珞巴族:酥油茶。
52、基諾族:涼拌茶、煮茶。
53、赫哲族:小米茶、青茶。
54、鄂倫春族:黃芹菜。
55、門巴族:酥油茶。
56、赫哲族:很少吃茶。
4. 回族能喝奶茶嗎?
回族可以喝奶茶
青?;刈逑埠饶滩?,這與他們跟蒙古族、藏族的密切交往有關?;刈逯羞€有一類稱作“茶”的流食,由于回族有自己的飲食禁忌習俗,出遠門旅行或經商途中,就存在著飲食不便的問題。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他們發明了可用開水沖食的“油面茶”和“油茶”。油面茶是將面粉焙熟至發黃,另用清油加蔥、姜、鹽炒些牛羊肉末,涼后拌在一起,外出途中用開水沖制后即可食用。
油茶與油面茶的區別是放入羊油或酥油炒肉末,與面混合成塊,食用時用水熬制即可
5. 青?;刈搴仁裁床?/h2>
第一:胡茶——胡茶跟古人稱呼胡人有一定關系,給胡人的茶或者胡人喝的茶。
第二:胡茶——西安回民喝的一種茶,胡茶,被更多人所熟知的是茯茶這個名字,當地有這樣一句話:吃完牛羊肉,就要喝胡茶。最為著名的是涇陽所產的茯磚茶。
以上就是茶胡的解釋
6. 回族的茶文化
中國地廣物博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喝茶風俗,就拿幾個地方來說說他們之間有著各自的習慣
首都北京:
老北京人喜愛拿著大磁鋼沏上一大杯茶,很多人都知道,老北京人喝茶,其實就像和老北京人聊天閑聊一樣,就像老北京兩個朋友不一樣,聊著天能聊一天一宿一樣,大清早沏上一壺茶,能喝一天,老北京人的習慣,早上晨起喝茶一直以來就是老北京人的習慣,老北京人喝茶講究的是這茶得喝通了,老北京人這一天才舒坦,才舒服。
福建地區:
福建茶文化,“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 福建人對于茶有著情到獨鐘的情情,在福建閩南一帶更有著“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的傳統,而福建閩北也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俗語,在福建很多地方人們都已形成了早上和晚上都飲茶的習慣,對于茶的依賴程度到了用“癡迷”一詞來形容。
云南地區:
云南各少數民族都有飲茶習慣,與普洱茶關系十分親密,視茶為圣物。由于每個民族習俗的差別性,所以形成了各種獨具特色飲茶方式,如藏族酥油茶、回族蓋碗茶、自族的三道茶、布朗族酸茶、布朗族鍋帽茶、佤族擂茶、傣族三昧茶、納西族龍虎斗茶等。
普洱茶與拉祜族風俗
喜愛飲茶的拉祜族在思茅地區主要分布在瀾滄、孟連、鎮沅、西盟、景谷五縣,其他五縣市也有少量分布,全區人口1990年為27.3萬人,西雙版納州有4.7萬人。拉祜族喜飲濃茶,沏茶很認真,先將茶葉放進陶罐在火邊烘烤。待茶葉烘黃后再加入開水,其茶味香醇,能提神解渴,但易上茶癮。拉祜族的婚事,在定了情,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說親時,要帶去一、二斤草煙,兩、三斤酒和一包茶葉為禮物,去女方家聽候答復,經過一番交談后,由媒人親自動手在火塘上煨一壺茶,依次端給姑娘的父母、舅父和叔伯父喝,女方父母如喝了茶,婚事即算確定,如不喝茶即表示拒絕。好客是拉祜族傳統道德,客人來了受到尊敬,烤出來的頭道茶要主人先喝,第二道茶才能給客人喝,以示無毒,客人可以放心喝茶。
普洱茶與布朗族風俗
思普區的布朗族,從古至今就是一個種茶歷史悠久,飲茶習俗普遍的民族,主要分布在瀾滄、墨江、景谷、思茅、景東等縣,1990年人口1.1萬人,西雙版納州3.3萬人。
布朗族居住的景邁、芒景、芒洪、巴達、西定、布朗山等地,均是著名的普洱茶產地,布朗族說親談婚時,小伙子要帶去一盒檳榔到女方家,姑娘要送還一些禮物,其中有:粑粑一個、芭蕉一串、草煙一包、茶葉一包,由姑娘請伙伴送到小伙子家。
昔日瀾滄的布朗族在孟連傣族土司統治下,每年要向土司上一次小貢,每三年一次大貢,小貢的數額是:茶葉20斤,由各戶分攤,半開銀行每戶一塊,棉花10斤,由各戶分攤,由農戶輪流送貢品到孟連土司府署(宣撫司署);三年上大貢的品名數額是:茶葉50斤,鼯鼠(俗稱“飛樂”)四個,銀元半開二十元,供賧佛用的臉譜罩“攀”二個,貢品備辦齊后,由布朗族頭人“叭”送到孟連土司府署。普洱茶在布朗族的風俗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
普洱茶與佤族風俗
思茅地區的佤族主要分布在西盟、瀾滄和孟連,其他縣市和西雙版納有少量分布,全區1990年有人口13.7萬人。
喝濃茶是佤族的一種嗜好,沖茶方式也很特別,要先把茶葉放進小鐵鍋里炒至焦糊,再放入水煮十多分鐘,然后倒在土碗中飲用。初飲者,感到苦澀難咽,過幾分鐘,一股甜味又回蕩口舌。喝一杯濃茶,便可長時期解渴。佤族外出勞動或遠行而歸,都要煮濃茶喝。在佤族文化的各種歌謠中,常常用擬人和比喻、隱喻手法來抒發人的喜怒衰樂和悲歡離合情杯。其中,茶葉、甘蔗、檳榔、芭蕉、葫蘆、田地房屋、山川竹樹等都是歌謠比興的對象,茶葉就是常用的比喻、隱喻物種。
海南地區:
相信大家在海南各地游玩的時候都有一個發現,無論是在大飯店還是小餐館吃飯,在上菜之前,服務員都會先端上一壺鷓鴣茶用來招待客人;而在即將到來的端午節,海南人在食用香糯可口的粽子時,也會配上鷓鴣茶來解膩。下面就讓小谷君來為您揭秘,鷓鴣茶為什么在海南這么受歡迎呢
鷓鴣茶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茶,只經過了最初的加工,采用一種野生的喬木樹葉晾制而成,并沒有像其他茶葉一樣有殺青等傳統工序。因此,鷓鴣茶的茶葉看起來非常大,泡出來的茶水清香中夾著一種植物特有的味道,湯色清亮、口感醇厚、回味甘甜悠長、令人難忘。
另外海南大部分地區人們早上吃早餐時都有一種習慣,無論是吃粉還是吃粥,店家都會備有茶水并且加入白糖,那個口感味道真是喝過就忘不了。
四川地區:
四川被認為是中國乃至世界種植、制作、飲用茶葉的起源地之一,茶文化源遠流長。四川也是中國產茶大省,茶業與茶文化,既促進了經濟增長,又改善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生活,四川人尤其愛喝茶,愛泡茶館。坐在茶館中,茶客們可看川劇、可聽 清音、可溜鳥、可打盹兒或者看看閑書、錄像片、要么就兩三個人 湊在一塊兒擺龍門陣,不時還有掏耳朵的、擦皮鞋的、算命看相的 游走其間,大家都消遙自在,自得其樂,在這樣的環境中你可以深 深感受到社會群體的親和,感受到成都茶館兒的濃濃的地方特色。
俗話說,天下茶館數中國,中國茶館數四川,而成都茶館素有“茶館冠天下”之說;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館已成為成都一大景觀。清末民初時,李劼人先生對成都茶館的描述是“茶鋪……“蓋碗杯”分為茶碗、茶蓋、茶托3部分。因而也稱“三件頭”,相傳為唐代四川節度使崔寧所發明。
說了這么幾個大地方,其實還要說說湖南的,相傳湖南有著神農氏哪個大人物了有茶祖之說,不過湖南地區現在是不興喝早茶的,他們一般晚上九點以后出去喝茶,夜凌晨歸家作息。
還有廣西的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打油茶了,哈哈,其實現代人不管到哪個地區都離不開功夫茶了。還有各地區少數民族都有不一樣的茶文化,今天就講這么多吧。
7. 回族喝花茶
八寶茶,也稱“三泡茶”,是居住在古絲綢之路上的回族和東鄉族人待客的傳統飲料。八寶茶以茶葉為底,摻有白糖(或冰糖)、枸杞、紅棗、核桃仁、桂圓肉、芝麻、葡萄干、蘋果片等,喝起來香甜可口,滋味獨具,并有滋陰潤肺、清嗓利喉之功效?! “藢毑璧臎_泡需要添加滾開的沸水,這樣在飲用時會發現每一口茶彈的味道都會略微發生改變,這是因為每種配料是在不同的時段釋放出其獨特的滋味的?! ≌f到八寶茶的沖泡,最為值得一提的應該是四川茶樓中的沖泡方法。四川的茶師沏茶很是講究,他們一只手提著一個特制的一米多長嘴的龍頭銅壺,有兩個顫巍巍的紅球,尖尖的壺嘴伸到離茶碗不到4厘米時,開水就對準蓋碗直射下去,即快又準,還有諸如“蘇秦背劍”、“反彈琵琶”等賦有藝術性的動作,可以稱得上是門“絕活兒”。水順著碗底翻上來,配料受濕均勻后,蓋上茶蓋泡五分鐘就可以飲用了。四川的八寶茶與回族的略有不同,主要是在配料的選擇上,通常是按順序先房入冰糖,再放入羅漢果,然后是花旗參、甘草、枸杞子、紅棗、葡萄干,作后用末路花茶蓋住配料,放上兩朵菊花。這樣沖出來的茶湯澀碧綠,并能夠顯出菊花的幽致清雅。品飲時先要用茶蓋把浮在上面的菊花輕輕撥開,然后再輕輕地抿一口,先嘗到的是一種淺淺的味道,咽下去之后有一種淡淡的清香,口感特佳,使仁心曠神怡,那種特別的口味,讓人感到很滿足??梢哉f,八寶茶與茶師成為了四川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诟拭C及寧夏回族自治區,都以“三炮臺”碗泡“八寶茶”招待親友?,F代城市茶館內飲八寶茶已很普遍,漢族人也漸漸沾染了這種飲茶習俗。所謂“三炮臺”,其實就是習慣使用的連蓋的茶碗和底座小碟三件頭,西北人稱為三炮臺。用這種茶具泡茶,有蓋可以保溫,端起來喝茶又不燙手。至于所稱的“八寶茶”,一般由毛尖、茯茶或普洱茶再加冰糖、紅棗、桂圓、白葡萄干和包核杏等摻合在一起沖飲;又甜又香,還有滋補作用。 藥 名 八寶茶 來 源 為衛矛屬科植物八寶茶 的枝條?! ⌒晕稓w經 辛,溫,入肝經?! ∮梅ㄓ昧俊 确杭鍦?,9-15克,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e 名 甘青衛矛(《青海中草藥名錄》) 拉丁名 八寶茶 Euonymus przewalskiI Maxim 考 證 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編輯本段]主治與功效 主 治 用于蓄血及瘀血證,如瘀積腫痛,外傷瘀腫,瘀阻經脈之半身不遂,瘀血內停之胸腹諸痛等證?! 」?效 活血破瘀?! ?八寶茶植物形態 八寶茶 小灌木,高達2-5m。枝常具四條木栓棱或窄翅。葉對生;葉柄長1-1.5mm,葉片長倒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4cm,寬5-15mm,先端常漸窄。聚傘花序有3-7花,總花梗細長如絲,長1.5-2.5cm;花深紫色,直徑5-8mm,4數,雄蕊蕊無花絲;子房每室有2-6顆胚珠。蒴果紫色,扁倒圓錐形,4淺裂。種子1至數顆,黑紫色,基部一半為橙紅色多皺假種皮包圍。
8. 回族吃茶是什么意思
.擂茶
顧名思義,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進擂缽里擂碎沖沸水而成擂茶。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選擇差別較大,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兩大類。
作擂茶時,擂者坐下,雙腿夾住一個陶制的擂缽,抓一把綠茶放入缽內,握一根半米長的擂棍,頻頻舂搗、旋轉。邊擂邊不斷地給擂缽內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藥等,待缽中的東西搗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撈瓢篩濾擂過的茶,投入銅壺,加水煮沸,一時滿堂飄香。品擂茶,其味格外濃郁、綿長……據說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藥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饑。
2.龍虎斗茶
納西族用茶和酒沖泡調和而成的“龍虎斗”茶,被認為是解表散寒的一味良藥,因此,“龍虎斗”茶總是受到納西族的喜愛。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兄弟民族,喜歡用開水把茶葉在瓦罐里熬的濃濃的,而后把茶水沖放到事先裝有酒的杯子里與酒調和,有時還加上一個辣子,當地人稱它為“龍虎斗茶”。喝一杯龍虎斗茶以后,全身便會熱乎乎的,睡前喝一杯,醒來會精神抖擻,渾身有力。
龍虎斗茶制法
配方:茶葉5-10克,白酒適量。
用法:先將茶葉加水煎熬5分鐘左右成濃澀茶湯,沖入有酒的容器中,即成。代茶及時飲服。
3.蟲茶
蟲茶又叫“茶精”,主要產在貴州、湖南、廣西以及四川云南部分地區。蟲茶并不是茶,只是外形似珠茶,沖泡之后色如茶水,故有“茶”名。蟲茶泡出茶來,香氣四溢,喝上幾口,味道醇香甘甜,沁人心脾,令人回味無窮。蟲茶經多年陳化后,口味更醇和,藥性更溫和。
它是把采摘的茶樹鮮葉和部分香樹葉混合放在竹簍或大木桶里,澆上淘米水,讓其自然發酵。數天后便散發出一種特有的氮氣味,這種氣味會招引“化香夜蛾”的昆蟲成群來此安家落戶,生育繁衍。它的幼蟲特別喜食腐爛的茶葉和香樹葉,并排出一粒粒比菜籽還小的蟲屎,把這種蟲屎收集起來曬干便是蟲茶。飲用蟲茶時要先在杯中倒入開水,后放入適量蟲茶,蓋好杯蓋。蟲茶粒先漂浮在水面,待其緩緩下沉到杯底并開始溶化時即可飲用,蟲茶泡出的湯清香宜人,沁人心肺。
4.竹筒茶
竹筒茶既有濃郁的茶香,又有清花的竹香,云南西雙版納的傣族同胞喜歡飲這種茶。將清毛茶放入特制的竹筒內,在火塘中便烤邊搗壓,直到竹筒內的茶葉裝滿并烤干,就剖開竹筒取出茶葉用開水沖泡飲用。
沖泡竹筒香茶時,一般大家圍坐在小圓竹桌四周。一般可分兩步進行:
1.泡茶。先掰下少許竹筒茶,放在茶碗中,沖入沸水至七八分滿,大約3~5分鐘后,就可開始飲茶。
2.飲茶。竹筒茶飲起來,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濃郁清香,非??煽?,所以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5.鍋帽茶
在鑼鍋內放入茶葉和幾塊燃著的木炭,用雙手端緊鑼鍋上下抖動幾次,使茶葉和木炭不停地均勻翻滾,等到有屢屢青煙冒出和聞到濃郁的茶香味時,便把茶葉和木炭一起倒出,用筷子快速地把木炭揀出去,再把茶葉倒回鑼鍋內加水煮幾分鐘就可以了。布朗族同胞喜歡飲鍋帽茶。
6.蓋碗茶
蓋碗茶,四川等地人民傳統的飲茶風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碗”,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品蓋碗茶,韻味無窮。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一些懂茶道的人很會品茶,他們認為,如果茶香而不清則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稱之為上等茶,只有鮮、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在有蓋的碗里同時放入茶葉、碎核桃仁、桂圓肉、紅棗、冰糖等,然后沖如沸水蓋好蓋子。來客泡蓋碗茶一般要在吃飯之前,倒茶是要當面將碗蓋揭開,并用雙受托碗捧送,以表示對客人的尊敬。沏蓋碗茶是回族同胞的飲茶習俗。
7.婆婆茶
新婚苗族婦女常以婆婆茶招待客人。婆婆茶的作法是:平時將要將去可的南瓜子和葵花子、曬干切細的香樟樹葉尖以及切成細絲的嫩腌生姜放在一起攪拌均勻,儲存在容器內備用。要喝茶時,就取一些放入杯中,再以煮好的茶湯沖泡,邊飲邊用茶匙舀食,這種茶就叫做婆婆茶。
8.功夫茶
廠東潮州和汕頭一帶盛行功夫茶。飲功夫茶一般以3人為宜,比較考究的是選用宜興產的小陶壺和白瓷上釉茶杯,這種茶杯口徑只有銀元大小,如同小酒杯。小陶壺(罐)里裝入烏龍茶和水,放在小炭爐或小酒精爐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壺在擺成品字形的三個瓷杯上面作圓周運動(當地俗稱為“關公巡城”)依次斟滿每一個小杯,此時就可以捧起香氣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嘗。飲茶時不能一杯斟滿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來回輪流順序斟。因此功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飲茶也需要費功夫。無怪乎人們說,沒有功夫就莫飲功夫茶。
9.寄生茶
廣西梧州出產一種用老齡茶樹的根、莖、葉制而成的茶叫寄生茶。這神茶得用水煮四、五十分中后加糖才可飲用,如能加點雞蛋花則更好。據說是鳥雀叼銜一些樹果停歇在桑樹上啄吃,其中一些種子粘落在山茶科和山櫸科等樹枝或傷陷處寄生,吸取樹的養分長成。人們采集這種寄生物的嫩葉曬制成茶,即為桑寄生茶。其節、莖、枝、葉均可入藥,作茶劑、煎膏和泡酒之用。味苦、甘,性平和,不寒不熱,補腎補血。
9. 回族喝茶的一大特色
少數民族回族和蒙古族喜歡喝茶,回族以蓋碗茶為主,茶葉為云南等南方綠茶春尖茶為主,招呼客人用八寶茶刮碗喝茶,以茶待客;蒙古以奶茶為主,主要以發酵伏茶為主,配以鮮奶和鹽在茶罐熬煮,也可以加點大棗提味,奶茶既可以解油脂、提神,又可以快速補充體力!
10. 回族能喝茶嗎
回族飲食:
日常食品
居住在城市的回族,早餐大多都是在家烹制牛羊肉泡饃,或烙饦饦饃配炒咸菜吃,或配臘牛羊肉吃,還有的老人喜歡配炒花生米吃。午餐吃牛羊肉泡饃的人也較多,還有很多家庭喜歡吃饦饦饃配炒菜。炒菜一般也較簡單的家常菜,如蓮花白炒肉、芹菜炒肉、醋溜土豆絲、醋溜西葫蘆、辣子炒咸菜、炒辣子醬等。晚餐大多數都吃面條,面條的種類很多,有碎面、長面、撈面、籠面等,也吃餃子、蒸包子、烙包子、韭餅等。
散居在各地農村、山區、牧區的回族,其飲食習俗多受居住地的影響。例如寧夏南部山區的回民,以土豆、蕎麥、莜麥、糜子、豌豆為主食,新疆阿爾泰地區回民吃馬肉和奶食品,米面食品退居次要地位,這顯然是受哈薩克飲食習俗的影響,居住在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和西藏一帶的回民,主食與藏民一樣,吃青稞、豌豆、三餐離不開糌粑和酥油茶。西北地區農村的回族飲食,最有特色者當屬民間宴席?!熬磐肴小本褪腔刈宓恼谘缦?,一般在舉辦婚喪禮儀活動中,多用這種宴席招待眾多的客人及親屬。
從總體上看,回族的日常食品有如下鮮明的特點:
一是主食中面食多于米食。面食是回族人民的傳統主食,其品種之多,花樣之新,味道之香,技術之精,都是無與倫比的,顯示回族人民的聰明才智。據統計,回族飲食中,面食品種達60%多,而其他品種中,也或多或少地運用到面粉。拉面、馓子、饸饹、長面、麻食、餛飩、油茶、餛饃等等,經過回族人的制作,都會成為待客的美味佳品,甚至外國人也是一吃為快,好不留戀。
二是甜食占有一定的地位。這和阿拉伯穆斯林喜歡吃甜食有一定的淵源關系。阿拉伯穆斯林婦女生下小孩后,用蜜汁或椰棗抹入嬰兒口中,才開始哺乳;寧夏回族嬰兒出生后,也有用紅糖開口之俗?;刈逯穗戎?,有不少是甜菜,如它似蜜、炸羊尾、糖醋里脊等。米面中的甜食就更多了,如涼糕、切糕、八寶甜盤子、甜麻花、甜馓子、糍糕、江米糕、柿子餅、糊托等,寧夏回族還把穆斯林的傳統美食油香做成了甜食,調制面團時,給里邊加入蜂蜜、紅糖等。
三是在菜肴中牛羊肉菜比重很大?;刈逄貏e喜愛吃牛羊肉,這和伊斯蘭教的飲食思想有關。伊斯蘭教倡導食用牛羊雞鴨魚等肉,禁戒豬驢騾及兇禽猛獸之肉。劉智在《天方典禮》中說“飲食,所以養性情也”,“凡禽之食谷者,獸之食芻者,性皆良,可食”,又說“惟駝、牛、羊獨具純德,補益誠多,可以供食”。伊斯蘭教所倡導的食物,都是佳美的食物。所謂“佳美的食物”,馬堅先生解釋說,就是純潔的、可口的、富于營養的食物,更具體地說就是要有良好的外觀形象、鮮香的嗅覺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以羊為例,性情溫順,自身潔凈,其肉美味可口,同時還對身體有滋補食療作用。羊肉成份中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鈣、磷、鐵等礦物質。經常食用羊肉,可以開胃健力,散寒助陽,益腎補虛。
日常飲品
回民最喜愛的傳統飲料是茶。茶既是回族的日常飲料,又是設席待客最珍貴的飲料。茶是回族人民飲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無論西北東北或西南,也無論是城市鄉鎮或農村,只要到回族家做客,熱情的主人都會首先端上一碗熱騰騰的釅茶?;刈搴苤v究茶具,不少回族家庭都備有成套的各式各樣的茶具。過去煮茶或沏茶所用的壺,一般都是銀和銅制做的,形式多樣,別具一格,有長嘴銅茶壺、銀鴨壺、銅火壺等?,F在沏茶一般都用瓷壺、蓋碗或帶蓋瓷杯,煮茶多用錫鐵壺,夏天講究用紫砂壺。
蓋碗茶是西北回族一種獨特的飲茶方式,相傳始于唐代,相傳至今,頗受回族人民喜愛。蓋碗茶由托盤、茶碗和茶蓋三部分組成,故稱“三炮臺”。每到炎熱的夏季,蓋碗茶便成為回族最佳的消渴飲料;到了嚴寒的冬天,農閑的回族人早晨起來,圍坐在火爐旁,或烤上幾片饃饃,或吃點馓子,總忘不了刮幾盅蓋碗茶。
回族人還把蓋碗茶作為待客的佳品,每逢古爾邦節、開齋節或舉行婚禮等喜慶活動,家里來了客人時,熱情的主人都會給您遞上一盅蓋碗茶,端上馓子、干果等,讓您下茶。敬茶時還有許多禮節,即當著客人的面將碗蓋打開,放入茶料,沖水加蓋,雙手捧送。這樣做表示這盅茶是專門為客人泡的,以示尊敬。如果家里來的客人較多,主人根據客人的年齡、輩份和身份,分出主次,先把茶奉送給主客。
喝蓋碗茶時,不能拿掉上面的蓋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葉,而是左手拿起茶碗托盤,右手抓起蓋子,輕輕地“刮”幾下,其作用是一則可潷去浮起的茶葉等物,二則是促使冰糖融解。刮蓋子很有些講究,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變清湯。每刮一次后,將茶蓋呈傾斜狀,用嘴吸著喝,不能端起茶盅接連吞飲,也不能對著茶碗喘氣飲吮,要一口一口地慢慢飲。主人敬茶時,客人一般不要客氣,更不能對端上來的茶一口不飲,那樣會被認為是對主人不禮貌、不尊重的表現。